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专栏 >> 科普专栏

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之经颅磁刺激技术

点击次数:4954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3/5/23 9:46:14

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之经颅磁刺激技术

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一种物理治疗,近年来已广泛在国内各大医院开展。那么,什么是经颅磁刺激技术?

一、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定义

经颅磁刺激技术是利用时变磁场,无创伤、无疼痛地穿过皮肤和颅骨,作用于大脑皮层,通过不同频率对大脑局部神经元进行干预(兴奋或抑制)的一种诊疗技术。它在脑功能研究、成瘾、植物人促醒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哪些患者可以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呢?

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现代康复的一项安全的新技术,为神经康复、神经心理等学科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如:脑卒中后失语、吞咽困难、肌张力障碍、脊髓损伤、癫痫、帕金森病、慢性疼痛等)的治疗与检测;精神心理领域(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幻听症状、睡眠障碍等)。


三、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何如改善患者的症状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

针对卒中后最常见运动功能障碍,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在患侧皮层高频刺激,有效调控双侧皮质兴奋性,重建跨胼胝体平衡状态以达到恢复神经网络功能,从而对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产生积极作用。此外,经颅磁刺激技术还可以促进血肿周围神经元的修复,影响脑组织中化合物含量,发挥神经保护性治疗作用;调节BDNF以及神经递质的分泌,促进未完全受损细胞的修复。


2、失语及吞咽障碍

(1)失语:低频经颅磁刺激额下回三角部Broca区右侧功能镜像区,有效地抑制失语患者的右侧半球语言镜像区的过度兴奋,并促进言语功能网络重组,从而改善患者的失语症状。

(2)吞咽障碍:利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加强对脑皮质感觉信息输入,引起咽肌最大MEP波幅的皮质区域,使咽肌MEP波幅逐步增大,改善患者吞咽障碍临床分级,提高吞咽协调性,有效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3、肌张力障碍

低频经颅磁阈下刺激运动前皮层,可减少初级运动皮层兴奋性;刺激一侧半球可引起大脑两侧的变化,并可放大延长运动皮层兴奋性或者活动性的效应,从而缓解两侧躯体肌张力异常。也就是说通过抑制皮质脊髓的过度活动来减少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4、脊髓损伤

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其核心原理建立在神经突触可塑性理论基础之上。经颅磁刺激可促进未完全受损轴突修复,再生芽支代偿;兴奋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皮层,使大脑皮质区产生感应电流,作用于上运动神经元,诱发动作电位在下行传导束中传导,通过重复刺激促进轴浆运输、代谢、生长,激发神经可塑性发挥代偿作用。此外,经颅磁刺激技术还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呼吸困难、胃肠功能障碍、尿失禁、肌痉挛,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5、抑郁症

早在2008年美国FDA就已认证经颅磁刺激技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通过高频率的脉冲磁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可以促使人的正性情绪产生增加,从而改善抑郁情绪。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通过不同频率的脉冲磁场透过颅骨后作用于相应脑部功能区,改善大脑功能过高或者功能过低的区域,调节与人类情绪密切相关的5-HT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起到治疗抑郁的作用。


6、精神分裂症

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和阴性症状等靶症状有显著疗效。低频经颅磁刺激左侧大脑颞顶叶皮层,可抑制这部分皮层的兴奋性,从而减少和控制幻听症状,达到治疗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与前额叶皮质活动减弱有关,对前额叶皮质进行高频经颅磁刺激,可以提高前额叶皮质的兴奋性,并影响一系列相关神经递质的改变,可起到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7、失眠

经颅磁刺激可调节大脑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Cz后1cm处刺激诱发脑电同步震荡,产生睡眠样慢波,有效治疗失眠而且无副作用。同时在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明显延长患者REM睡眠和NREM至REM的周期,通过影响患者睡眠节律及其生物周期而改善睡眠障碍。


8、焦虑症

低频经颅磁刺激右侧前额叶皮质,可以降低该侧皮层兴奋性;刺激还可以使苯二氮卓类受体敏感性增高、促进5-HT等神经递质释放增加,从而达到改善焦虑的作用。经颅磁刺激对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均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单独用于改善焦虑,也可以与药物同时应用,并对药物起到增效的作用。

可见,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生物技术,它能利用时变磁场产生感应电场,从而改变大脑皮层细胞的动作电位,进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治疗一部分神经和精神疾病。我们不难看出,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无创有效的生物刺激技术,如果你正受到神经康复和神经心理疾病的困扰,那么不妨尝试一下吧!


作者:高山,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康复科

审核:王宏图,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

赵澎,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

版权所有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新闻稿件请发至:kong168#163.com或capmr2010#163.com (请将#替换为@)
Powered By Medcon 备案号:京ICP备0505259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5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