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失眠的治疗和护理进展
点击次数:4476 来源:作者:刘红英发布时间:2010/4/28 16:57:21
摘要:中风又称脑卒中,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同时资料显示有半数以上患者伴发睡眠障碍,其中以失眠为甚,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治疗和护理角度综述了失眠治疗药物的一些新进展,特别是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临床开发和应用;心理行为疗法、中医治疗、氧疗等非药物治疗的运用;健康教育、睡眠状况评估以及睡眠社会-行为-心理护理新模式的提出和实施,这些都为解决临床中风患者失眠问题提出了新路径。
【关键词】 中风 ; 失眠 ;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 ;护理
【keywords】 stroke ; insomnia ;medication ; non-drug treatment ;nursing care
中风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死亡率或致残率极高。Bassetti CL【1】研究发现半数以上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大约20%-40%中风患者主要表现为失眠、白天过度睡眠、睡眠时间过多等。资料显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氧疗【2】、加强通气、针刺【3】、心理行为疗法【4】等可以较好地改善睡眠障碍。同时有效的护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本文试从治疗和护理角度探讨目前防治中风患者失眠的一些进展。
一、中风患者失眠的表现及其原因
中风患者失眠和其他患者一样,表现为从睡眠开始的入睡障碍和睡眠的维持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卧床后不能很快入睡,入睡时间长达30min到1h,而一旦入睡可获得较深的睡眠;清晨早醒,常比正常时间提前1h,且醒后不能再次入睡;睡眠总的时间过短,一夜累计睡眠短于5h;睡眠中断,中途觉醒次数多。失眠同时可能伴随其他睡眠障碍或抑郁【5】、烦躁等表现。中风患者引起失眠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有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睡眠-觉醒中心及周围脑组织的损害、调节睡眠觉醒神经递质的紊乱、病理生理因素【6,7【、精神心理因素【8【、环境因素以及药物因素【9】等综合作用的影响。
二、中风患者失眠的临床治疗进展
失眠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状,包括一过性失眠、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前二者通过非药物治疗或短期药物治疗,随着中风疾病本身的恢复,很快好转。而慢性失眠往往可能伴随有其他疾病如抑郁症、精神障碍【5】等并发症,需要长期的药理、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目前中风失眠的药物治疗除传统的镇静催眠药外,还出现了一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的新型催眠药在临床应用,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非药物治疗失眠的措施。
1、 中风患者失眠的药物治疗
失眠药物治疗完成了由巴比妥类向苯二氮卓类的过渡,当前研究方向又转向不良反应少、效果确切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对于中风患者伴发的失眠,目前常用长效地西泮催眠药,而短效催眠药因容易成瘾少用。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带来的中枢和全身其他器官的影响,使用催眠药时一定要注意个体化用药并观察病人的情况,适当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如抗抑郁症药多塞平、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抗组胺药苯海拉明等可用于中风患者失眠的治疗,特别是伴有抑郁症、精神障碍等症状患者。为了克服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成瘾性、后遗效应、呼吸抑制、反跳现象等不良反应及疗效不显著的缺点,目前已有一批新型的镇静催眠药问世如扎来普隆、左旋佐匹克隆【12,13】、唑吡坦及其控释剂【14】等药物,它们具有高效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Krystal AD等【12,13】研究表明,中风后失眠病人可出现白天睡眠过多、疲乏、认知损害、抑郁症状、焦虑、身体消耗、社交和职业功能受损等症状。使用新型催眠药如左旋佐匹克隆、佐匹克隆、吡唑坦以及具有催眠作用的物质如多虑平和肌肉放松等疗法不仅可以可以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等,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器官的机能和生活质量。Barkin RL研究【14】表明BZ1受体激动剂唑吡坦控释剂可以减少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增加整体睡眠时间。同时,药物浓度稳定,作用缓和,存在白天残留的镇静效应、成瘾等不良反应少。而对于一些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如老年、女性、呼吸障碍、胃肠疾病、心血管疾患、抑郁、焦虑等或其他因素如慢性疼痛、应激、忧伤、药物副作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失眠时,该药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催眠药。
除了上述临床已在使用的催眠药外,临床研究中的一些催眠药即将问世,如突触外GABAA选择性激动剂加波沙朵、硫加宾、indiplon等。Walsh JK等【15,16】研究发现,加波沙朵、硫加宾均能提高失眠症者的慢波活动,缩短其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加整体睡眠时间。Indiplon选择性地与GABAA受体α亚单位结合,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催眠作用是佐匹克隆、吡唑坦、扎来普隆的10倍到100倍,这可能与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关【17】。此外,研究中发现腺苷、前列腺素D2、褪黑素、白介素1等均具有催眠作用,可能将来开发成为具有一定前景的新型药物【18,19】。
2、 中风患者失眠的非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
中风患者的失眠与其他失眠患者相比,由于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其治疗往往需要采取综合治疗,而非药物治疗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该患者往往中枢受损后伴有躯体症状,卧床、活动受限、精神紧张、焦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不利于失眠的康复。对其进行睡眠卫生教育,教导他们认识睡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同时可以配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临床实践证实,对失眠患者采取超声波疗法、静电疗法、激光疗法等治疗措施可有一定的效果。国外大量资料还显示【4】,广泛应用的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对治疗失眠也有较好
- 2025新春寄语-龙年康复成绩斐,创新驱[01-28]
- 《骨科康复现状研究》云版[12-03]
- 《语言治疗技术现状研究》云版[10-07]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物理医学与康复学[08-31]
- 何成奇教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方向 积[08-21]
-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2024年[07-25]